企業老板群 2021-11-08 09:59:41
很多時候,工資都是我們最大的收入來源。而職場,是我們每一個人要用數十年去奮斗的戰場,是一場人生的馬拉松。職場中的成功會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更多的是與你的努力及做人、做事的方法密不可分的。曾經朋友圈熱傳一篇文章,用同班同學的細節差異來闡釋20年職場成就差異,非常值得思考……
正文
*以下來自新商報-《兩個同班同學:10年后 一個身家15億 一個月薪5000!》;作者:阿立 新中
劉立榮,湖南益陽人,金立通訊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身家15億元,手機月均銷量45萬部,年銷售量超500萬部,集團年利潤超3億元,常下圍棋的劉立榮,善于觀察大局。
李盛,湖南新化人,劉立榮的大學同窗,現為上海一電子公司的技術員,月收入5000元。
李盛與劉立榮原本是最要好的大學同窗,也是一對當初同闖廣東,同住一間宿舍,沒錢時一同挨餓的患難兄弟。然而,10多年過去,這兩個興趣相投、愛好相近的患難兄弟,其命運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落差呢?近日,筆者專訪了李盛,從他的反思中找到了一個令人感悟猶深的原因……
4年同窗:賣牛奶面包,他總能多賺七八元錢
李盛是湖南省新化縣人。1990年9月,他考取了校址在長沙市的中南工業大學。那天辦完報到手續回到宿舍時,看到一個同學正埋頭獨自下圍棋,他便說:“兄弟,我們來兩盤行嗎?”兩人一邊下棋一邊聊天。通過交談,李盛得知這位新同學叫劉立榮,來自益陽市農村。此后,同宿舍的他倆經常在課余下棋、聊天。
大二時,為了賺取生活費用,劉立榮提出利用晚自習后的時間,到各個男生宿舍去賣牛奶和面包。李盛負責去三四棟男生宿舍推銷,劉立榮則負責五六棟宿舍。剛開始,兩人每晚都能賺六七元錢,可不久劉立榮的錢越賺越多,李盛卻越賺越少。李盛不服氣,可兩人調換推銷宿舍后,劉立榮每晚還是能多賺七八元錢。一天,劉立榮看到李盛穿著一身汗透了的球衣,抱著食物箱就準備出門,他才恍然大悟地說:“你太不注意細節了。像你這樣臟兮兮的,誰敢買你的食品?”李盛此后聽從了劉立榮的建議,每晚出門前將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一段時間后,他的“生意”果然漸漸好了起來。
這件事后,李盛有些佩服劉立榮注意細節的優點了。此后,李盛學習很用功,大三時還拿到了800元的一等獎學金,而劉立榮卻因為平時愛鉆研圍棋,又喜歡看經濟管理類的課外書籍,學習成績不過中等。但令李盛想不到的是,大學畢業分配時,盡管劉立榮專業成績并不出色,卻有3家單位爭著要連學生推薦表都填得一絲不茍的劉立榮。最后,劉立榮選擇了去天津有色金屬研究所,而學習成績好的李盛將工作落實在長沙前動力機車廠。
李盛覺得劉立榮分配到了研究單位,一定非常滿意,哪想到1995年3月的一天,劉立榮來長沙找到李盛,說:“兄弟,我已經停薪留職,準備去廣東了。你和我一起去吧!不然,年齡一大,歲月就沖淡了創業激情,到時就沒有闖勁了……”李盛聽了,也熱血沸騰,當即答應一起闖廣東。
南下淘金——同為技術員,他總是一絲不茍
1995年3月30日,兩個同窗好友坐上了南下的火車……
到廣州半個月后,兩人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劉立榮建議去中山市。他倆去中山小霸王電子智能科技公司應聘技術員。出門前,李盛不慎碰翻水杯,將兩人的簡歷浸濕了。他們將簡歷放在電風扇前吹吹后,李盛把簡歷和其他一些東西放進了包里,可劉立榮卻將簡歷夾進一本書里,又認真地壓平整,才雙手將書捧在胸前出門。
到了小霸王公司,負責招聘的副總經過交談,對他倆良好的專業知識很滿意。然而,當他們遞上簡歷時,李盛的簡歷不僅有一片水漬,且放在包里一揉,加上鑰匙的劃痕,已經不成樣子了。那位副總不由皺了皺眉頭。到了下午,劉立榮被通知去面試,并且應聘成功。當他們詢問時,那位副總反問李盛:“你連自己的簡歷都沒能力保管好,我怎能相信你工作上的能力?”在劉立榮的一再推薦下,李盛才得到面試的機會,并最終和劉立榮一樣被小霸王公司聘為技術員。
上班后,兩人又同住一間宿舍,一同上下班,一起吃飯,一起抽7元錢一包的紅雙喜香煙。1995年6月底,技術主管讓他倆各自設計一套程序。李盛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一個晚上就完成了。次日下午一進辦公室,發現雙眼充滿血絲的劉立榮仍在埋頭查資料,在他的幫助下,劉立榮也完成了設計。李盛離開后,已經兩天一夜沒睡覺的劉立榮又將程序檢查了好幾遍,將圖重新謄寫了一遍。第二天,技術主管看了圖紙后,說:“從你們交上來的圖紙看,小李的專業基礎很扎實,可圖紙潦草、臟亂,對工作太毛躁了;小劉的圖紙一絲不茍,做事踏實,令人放心……”
1995年10月底,技術部一臺車床起動時,起落架無法收回,導致無法運轉。主管技術的副總檢查后,發現原來是起落架上的插銷沒有拔出。故障排除后,劉立榮寫了一份標準操作規范貼在機器上,不但寫清不要忘記拔插銷,而且對插銷要怎么拔,拔出后后退幾步,放在何處,都寫得清清楚楚。副總來檢查工作時,看到這張注意事項非常滿意。
差距漸現——進公司兩年,他就成了他的上司
看到劉立榮對工作如此細心,李盛還是不屑地認為:你將自己累得要死,還不是和我領著同樣的工資,何苦呢?然而,1996年11月,技術部主管辭職后,公司領導認為劉立榮辦事認真細致,經手的事很少出錯,于是將專業知識不如李盛的劉立榮提拔為技術主管,而給李盛只是象征性地漲了200元工資。1997年10月,公司分給劉立榮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為他搬家的那天,李盛心里很失落:才進公司兩年,他怎么就成了我的上司了?
1998年4月,小霸王公司副總裁楊明貴準備去東莞組建金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他將劉立榮帶到了東莞,擔任副總。在劉立榮的推薦下,楊明貴也將李盛帶到東莞,擔任技術部主管。
2000年5月的一天晚上,劉立榮一邊與李盛下棋時,一邊打電話對公司文員再三叮囑:“從東莞去廣州,你一定要給他買靠右邊窗口的車票,這樣他坐在車上就可以看到鳳凰山;如果他去深圳,你就要給他買左邊靠窗的票……”李盛不解地問:“到底接待誰呀,你這樣婆婆媽媽?”劉立榮說:“臺灣順翔公司的楊總,他出門時不喜歡坐汽車而喜歡坐火車。這樣,他一路可以欣賞鳳凰山的風景?!崩钍⑿Φ溃骸斑@些小事你也裝在心里,累不?”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件小事競給公司帶來了2000萬元的業務。
2001年10月,金正數碼公司發展為集團公司,劉立榮也升任集團公司副總裁??刹痪?,李盛卻給公司帶來了莫大的損失:生產部按技術部新開發的模具生產出樣品后,才發現模具設計居然出了問題,一條價值400多萬元的生產線全報廢了。董事長得知后大發雷霆,撤了李盛的職務,讓他當普通的技術員。幾天后,李盛離開了金正數碼公司,在東莞市虎門鎮興利電子公司找到了一份做技術開發的工作。
不同的命運——他身家50億,他月薪5000
2002年7月的一天,李盛與劉立榮在虎門鎮相遇。劉立榮告訴李盛,自己準備辭職,籌資成立一家屬于自己的通訊設備公司,并邀李盛和他一起干,可李盛搖了搖頭,說:“我已經買了房子,不想再奔波了……”
此后,劉立榮招兵買馬,創建了金立通訊有限公司。一晃7年過去,李盛仍只是一個技術員,依然抽著7元錢一包的紅雙喜香煙,擠公交車上下班;而劉立榮貴為金立集團的總裁,開著奔馳600轎車,成了億萬富翁。2009年3月,興利電子公司由于受金融風暴的影響破產了,李盛只得到深圳另找工作。此時,劉立榮的金立集團已成為國內手機企業的重要品牌,他自己身家15億元。2009年9月,李盛在上海的一家電子公司重新找到了工作,月薪5000元。
接受采訪時,李盛反省說:“以前,我總覺得劉立榮職務扶搖直上,事業飛黃騰達,是一種偶然和幸運;我現在才明白,他是因凡事注意細節,不斷進步。細節決定命運啊!”
記者后記: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古語早就教導我們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下定決心,不怕吃苦,不怕勞累,只要你認真地去做了,事情總會有結果。也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如果你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世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態度不好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好的態度。有了好的態度,對工作、對他人、對自己都會表現出熱情、激情和活力;有了好的工作態度,你就不怕失敗,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氣餒,而是充滿直面人生的勇氣,這樣的人一定會、一定更容易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比別人更好的成績,比別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之間的區別就是
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一個人是不是幸福,就看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幸福的人總會向希望、向光明看齊,而不幸福的人總是抱怨自己比不上別人。好的態度應該是,努力的付出,努力的追求,至于結果就不要強求了,畢竟還有很多因素制約著結果。有著這樣心態的人往往容易獲得幸福感。一個人只有能夠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激勵自己進步,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20多歲是一個讓人迷茫的年紀。20多歲的史玉柱在浙大學數學。20多歲的馬云四處碰壁。20多歲的王江民因小兒麻痹而一無所有。20多歲的王石在大戈壁上當汽車兵。后來,他們都牛逼了。所以我常常想,我是不是活的太順了,我們是不是太順了。
人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你“無知無力”,就是你知識不是很豐富身體也沒長好的時候,你是小孩在念書。第三個階段是“有知無力”,你積累了很多知識經驗,可是你年紀大了,老了做不動了。中間三十年,是你有知有力的三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你應該要投資自己。什么叫投資自己?你有沒有花很長一段時間,就像我們練功夫一樣,先把馬步練好。
你今天的工資可能是三千塊四千塊,我說我現場加你兩千塊錢一個月的工資,你告訴我你的生活會改變嗎?不會的,奔馳寶馬你還是買不起,大房子你也買不起。
在第一個十年大家工資的差異是沒有差異的,你的同學也許早你一年升個什么組長、什么經理,那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第一個十年你要扎扎實實地投資自己。
當然,現在年輕人他會更多地看到自己以前的同班同學如何優秀,薪水有多高。
但人生要算總賬?!?/span>
從你學校畢業的第一天的第一毛錢,到你退休后領的最后一毛錢,總共加起來你能掙多少錢?!?/span>
第一個十年走完了,如果你扎扎實實地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好,到第二個十年你可能有機會成為一個部門主管。我說第一個十年是你這一輩子工資最微薄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能是單身,你的這個收入也就能支撐你的生活所需?!?/span>
到第二個十年,你可能也結婚了,可能有個孩子,如果干得還不錯,你能干到一個部門經理,你的收入勉勉強強還能支撐一個家庭要的。所以你還是不夠,你上餐廳點菜的時候,你還做不到把價錢蓋起來,你愛點什么點什么。你上超市買東西可以不要看價錢?!?/span>
第二個十年你要學第二個東西,叫技巧,做事的技巧,待人處事的技巧,處理復雜事物的技巧。前面兩個十年如果你走得很扎實,你才有可能走到第三個十年?!?/span>
第三個十年是什么——做到一個公司真正的大老總。第三個十年才是你財富積累的開始,那個時候你的收入會遠大于你的生活所需,人生的財富從第三個十年開始計較?! ?/strong>
可是很不幸,絕大部分人走不到第三個十年。雖然咱們都是同一所學校畢業的同一個科系畢業的,上課的時候坐在你旁邊的同學,十年十五年之后這兩個同學的發展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以下來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不知道該投資什么的時代,投資自己準沒錯》,作者:Trent Hamn(譯言網網友suli翻譯)
在不知道該投資什么的時代,投資自己準沒錯
投資自己是比投資于證券市場更有價值的事情。一個精心計劃的對于自己未來的投資,將能夠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提供持續的回報。而且某些自我投資甚至在接近職業終點的時候也是值得做的。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我發現我曾經做過的一些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投資于自身。在我初中時,我的父母為我投資了牙托,幫我校正了幾個歪斜的牙齒。而我投入了金錢和時間,完成了大學教育。我甚至投入了許多時間——多到我的一些朋友認為是過分的程度——仔細地考慮我是誰,我的真正天賦是什么,我該用自己的時間做什么。以上事情是我在人生相當早的階段,就是30歲之前就做了的,現在看來,它們都值回我所投入的的時間和金錢。
①教育:這是最明顯的一項非常好的投資。
即使你選擇了一個不那么“掙錢”的學位,中學后的教育也能夠明顯增加你在整個人生中的收入潛力。即使你沒有獲得進入大學必須的分數,在中專技校只是學習了一門專業技術——比如學習成為一名木匠、電器師或水管工——也能夠極大地增進你的收入潛力。
在人生的后期,教育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只是體現方式有所不同。很多人直到他們人生后期才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如果你帶著體內那火一般的熱情回到學校,你就會處于一個更好的位置順利渡過學校生活。
任何人都能運用的繼續教育方法:找出你對什么懷有激情,你的天賦是在什么上面,然后選擇那些能夠最大化和培養那些激情與天賦的教育內容。比如,因為我對寫作很有熱情,并且相信自己有一點那個領域的天賦可以培養,我曾經考慮登記參加衣阿華州立大學的創造性寫作課程。
②專業技巧:有些事情是你不必要在學校里學習的(至少不用作為主業)。
例如演講、生動表達、與他人溝通、技術專業認證等等能力是非常有價值的。培養這些技能主要是花時間,而不是花錢——你能夠通過參加類似Toastmasters(一個致力于通過組織活動來培養成員演講和領導能力的非贏利機構)這樣的小組活動來獲得相關技能。
任何人都能運用的增進專業技巧的方法:包括觀察別人具有的技能,確定哪些是你也想具備的??紤]你能夠做什么來培養這些技能,然后留出時間花在這些技能上。比如,我希望繼續磨練自己的公開演說能力,所以我參加了Toastmasters的活動。
③儀表:你的儀表往往是別人從你那獲得的第一印象。
相關的投資是時間——每天保持個人衛生,打理發型等等,和金錢——牙醫治療、漂亮衣服等等的組合。需要記住,外表是一項投資——你確保給人們最好的第一印象,并持續加強那個印象。
任何人都能運用的改善個人儀表的方法:包括每天洗澡,刷牙,使用除臭劑以及其他個人衛生相關的基本工作。如果你的牙齒有問題,找個牙醫談談——例如,我就明白自己初中時所配的牙托為我帶來了多大的改變。
④治愈:許多人都有些心事在心里,如果放下會覺得舒服些。另一部分人則有心理問題需要處理。最好的辦法是與治療師或親近的朋友談論它們。
任何人都能運用的治愈方法:和朋友或愛人交談,把那些真正令你煩惱的事情攤開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對象,治療師也能派上用處。有些人也許認為他們實際上需要心理救助,但是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放下我們心中的包袱就足夠使我們感覺好多了,并使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更有信心。
⑤“好感覺”:類似桑拿、閑暇時間、冥想、香料按摩以及其他能夠增進自身良好感覺的活動。
投資于那些能夠真正改善我們對于生活的愿景和感覺的體驗活動。如果某樣事物真正持續提升你的情緒,并且不帶有負面的反饋,那就去做吧。
不要不舍得投資時間和金錢于自己的進步,無論是在職業生涯早期還是中后期。長遠看,教育、技能、良好儀表、腳踏實地并且積極的人生觀將為你帶來可觀的回報。關鍵在于別沉迷于某個獨立的領域,而是要取得平衡——打個比方,有良好的儀表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得每天花上一小時來精心打扮,那你把時間花在工作或學習上也許會更好。
你的努力,生命從不辜負。
建議大家將文章推薦給每一個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你是在“賺大錢”還是“掙小錢”?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懂!
為什么人們說到老板時常用“賺錢”來形容,說到打工者時就會用上“掙錢”去描述?為什么同樣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碩果累累?為什么同樣的機遇和能力,有的人富可敵國,有的人只能小富即安?有誰知道這其中的本質區別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你還沒關注企業老板群,這是一個匯聚實戰方法、洞察業界趨勢、探索致富之道的優質公眾號。一起探尋貧富真相,解開財富密碼!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帶你走進十萬企業家老板的軍火加油庫!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管理兵法》
Copyright ? 全國教育機構推薦虛擬社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