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yx18 2022-02-12 11:48:21
1、為什么要買保險?
從本質上來說,保險是風險管理的有效方法。有風險,才會有保險,有風險,就得有保險。風險管理的過程,可以說從預測(周易),到預防(風水),到損失補償(保險)。從管理的方法來說,從逃避,到自留,到轉移(保險)。保險就是通過支付保險費的方式,把風險損失轉移給保險公司,達到以小博大的效果。換言之,就是以有限的財務支出,避免無限的財務損失。那么,我們面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打開電視,看看新聞,我們發現風險無處不在。禽流感、地震、襄陽酒店的火災、新疆巴楚的暴力事件等。
很少有人關注一個數據,就是中國人的死亡率大概是7‰,也就是說,每年都有959萬人會離開這個世界。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導致死亡的呢?也許有人會認為意外比較多,比如車禍, 其實一年的人數不會超過10萬;過勞死,一年有60萬左右,自殺的有26萬左右,礦難,一年低于1萬,這樣加起來也不到100萬,其余800 多萬都是什么原因致死的呢?疾病。其中癌癥已經多年成為第一殺手。
是基于大數法則和概率論,這就是為什么重大疾病保險比較貴,終身壽險其次,意外傷害最便宜的原因。所以今天在這里更正,有人說買保險就買意外傷害保險,因為經濟實惠,這個說法是沒道理的,保險公司是按照概率算賬的。買保險要按需求買,而不是考慮便宜不便宜。
最近有新聞說,中國每分鐘有6人確診罹患癌癥,每天就是8640人,一年就是315萬多。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也符合我們的感受,周圍只要有人生病或者死亡,癌癥的比例絕對是最高的。前幾天又有新聞說,每三個成年人里就有一個人是高血壓。
以下的數據我們需要關注:
——75%的人在一生中會罹患癌癥、腦中風(腦卒中)。
——約三分之一的人會患癌癥,十二分之一的女性會患乳腺癌,50%會存活5年以上。
——約30%的人會患心臟病,三分之二的心臟病存活者無法完全康復,其中77%會存活5年,58%會存活10年,47%會存活13年(這一數據在不斷提高)。
——10%的人會患腦中風,70%的中風患者會存活下來,其中31%的人需要別人部分協助才能生活,27%的人需要別人協助才能行走,16% 的必須進專門的看護機構。 關于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我們不應該只關注住院費用,還要關注康復費用。
大疾病所產生的費用,三分之一是直接費用,三分之二是間接費用 。 所以說,如果你接受死亡、疾病是人生的必然,你就會接受保險是人生的必需。
2、怎么買保險?
最近許多人都比較緊張禽流感,也有的公司推出了禽流感專項保險。其實買專項保險的行為并不可取,來了禽流感買禽流感保險,來了口蹄疫買口蹄疫保險,來了非典買非典保險,這等于在判斷那種風險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而對于老百姓來說,把保險買簡單了,就是要記住這樣一個組合就可以:重大疾病保險+壽險+意外傷害保險+住院醫療保險+意外醫療保險。這樣一個組合,就能做到——意外的門診可以報銷,住院的醫療費用可以報銷(無論什么病, 住院就可以),重大疾病能得到提前給付,意外死亡和殘疾可以得到給付,疾病死亡也可以得到賠付。買了這樣的保險組合,就基本可以算是保障全面了,當然,這屬于保障類的組合,養老的風險要由養老保險解決。買保險就要遵循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原則,不能等到下雨了才滿街找雨傘。
有許多教保險、講保險的人常說,人生的第一張保單應該是意外傷害保險,這也等于誤導公眾。第一張保單,確切說應該是保障為主,一 定要以壽險或者重大疾病保險為主,附加意外傷害保險。因為意外傷害的死亡率是比較低的,疾病死亡并不能得到賠付。但壽險的保障 范圍是比較全面的,疾病意外死亡都會賠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來了解壽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的區別——(一)、客戶購買保險兩年后自殺,一定能得 到理賠嗎?(二)、被保險人參加高風險的體育運動(攀 巖)而死亡,能得到理賠嗎?(三)、客戶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后,職業變更后類別增加,但沒有通知保險公司,這個時候 出險,保險公司如何賠付? 買保險要買全面,像上面提到的組合就屬于基本全面的保障類。如果不買全面,當我們發生 費用時得不到保險的賠付,就會對保險產生懷疑,說保險是騙人的。從整個人生的長周期來看,買保險要學會對沖 風險。保障類保險,前期的性價比比較高。但時間長了,損失了很大一部分金錢的時間價 值,會覺得不合適。這個時候,就要搭配儲蓄型保險,最好是分紅型的,這類產品,長期的性價比比較好。這樣的組合,就是出險早,靠 保障類的保額賠償提供一筆大量的急用的現金。如果不出險,很長壽,養老險的資金儲備也會發生很好的效果。
3、為什么有人不愿意買保險?
有的人討厭保險,也許是討厭保險的推銷方式,也許是討厭保險這兩個字。其實,我可以這樣說,保險這個東西,你一旦真正了解了,就一定會買。不買,歸根結底是因為不了解。我可以用兩道選擇題來判斷一下一個人是否需 要買保險——請聽題:
第一題:以下三種錢,只選擇一種,你會選哪一種? A.不會變少,也不會變太多。B.有時候會變很多,有時候會變很少,甚至可能變沒有。 C.不會變少,有事的時候會變很多。
第二題:假如未來某一天一個人需要30萬醫療費,有以下三種方式準備這筆錢,你會選哪一種? A.一次在銀行存夠30萬現金,準備生病用。 B.每年存入銀行1.5萬,必須堅持存夠20年以后才可以生病。 C.每年強制儲蓄1萬元,但可以在需要時擁有至少30萬醫療費用,只需要存20年、20萬,終身都有至少30萬醫療費。
這兩道選擇題可以說明,沒有人討厭保險的功能,因為保險就是錢的一種存在狀態,一種游戲規則。因為沒有人討厭錢,所以不應該有人討厭保險。沒有人嫌錢多,而保險恰恰是幫助我們把錢變多的方法。我們不能因為錢穿上保險的馬甲就不認識錢了。
我們要學會把保險買簡單了。
第一,保險就是保險,不能兼顧所有金融產品的功能,不能像銀行存款那樣上午存下午可以取,不能像股票那樣今天買明天就能漲(當然也可以跌),所以要買保險獨有的保證功能,就是確保在未來不可知的日子里有一筆可知的金錢。
第二,不要把保險當保險(如果你對兩個字過敏的話),它只是錢的一種存在狀態,一種游戲規則,所以要把握保險就是錢的本質,不要糾結于產品名稱。
不買保險的原因大概就這三句話——
第一是不知道保險也是錢,沒把保險當成錢(兩塊錢的存折一直鎖著,但20萬的保單未必找得到)。
第二是把錢當成命,不知保險是救命錢。
第三是把買保險當花錢,不知道是沒事當存錢(存錢,就會覺得越多越好),有事變大錢。
4、如何理解保險就是錢的一種存在狀態?
保險是最保險的錢。前面我說過,保險就是錢的一種存在狀態。從這個屬性上講,保險和別的金融工具是一樣的。但是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保險可以說是最好的,當然退保損失是個例外。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投資就是把錢變成某種商品(像存款,國債,股票,基金,黃金,房子等,甚至包括企業),希望變成更多的錢,但是什么是投資有風險呢,就是錢變成某種東西后,不一定能變多,有時候會變少(虧損),甚至變沒有(破產)。但是人們對這些有風險的投資都不害怕,卻獨獨怕保險。其實保險是唯一一定能變回來的錢,當然消費型保險例外。
談到錢,大多數人就想到賺錢。其實人生無非就是掙錢,攢錢,花錢。攢錢也是為了需要花的時候有錢花而已。但掙錢是能力,花錢是智慧,攢錢要選擇。選擇錯誤,滿盤皆輸(西游記里說,積雪為糧,磨磚為鏡)。所以,今天我們或許需要重新定義一下投資和投機的概念。我認為,投資就是凝聚勞動,創造對別人的價值而獲得的利潤;投機是尋找把握機會,倒買倒賣,賺取差價,并沒有對他人有價值。所以過去有打擊投機倒把的政策。如果這樣來看,我們今天的許多所謂投資行為,其實都是投機行為,投機一定是零和游戲,有人賺錢,就有人虧損,有人高興,就有人遭殃,這和打麻將一樣,有贏的就有輸的,如果都說贏了,就一定見鬼了,但人性的貪婪造成許多人都愿意認為自己會是贏的那一個。
有些投資工具,或者說是投機工具,對機構投資者往往有利,是機構用來對沖投資風險用的,比如股指期貨,但對個人來講,如果你只做這個投資,風險是蠻大的,爆倉的人很多。
理財就是為了保險,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賺錢方式,投資也好,投機也好,但歸根結底,保住的錢,為自己所用,這才叫財富。其余的只能叫紙上財富,賬面資產,即使對了九次,錯一次也許就化為烏有。許多人不買保險,就是糾結與保險的投資回報率。買保險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保住我們賺到的錢,降低現有財富的損失額度。如果一定要討論賺錢的能力,保險賺的是慢錢,其他投資賺的是快錢。這也是為什么買保險時許多人糾結的原因,因為過去的幾十年,中國富裕的速度太快,大家賺快錢賺習慣了,把不正?,F象當成了正常,但事實總會教育我們,快錢不持久,慢錢才可靠。 07年的股市夠快,這幾年的房市也夠快,過去十年的黃金也夠快。有句話: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次黃金暴跌,溫州炒房團被套牢的新聞已經可以證明這一點。
1938年就曾經有一則保險廣告:唯有人壽保險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簡單的說,這些問題就是生老病死殘,換句話說就是風險管理的問題。如今我們國人面臨的重大疾病的問題,養老的問題,還有未來資產傳承和保全的問題,都是需要用保險來解決的。
人們對保險的情感,好有一比。一個男人的一生中,身邊會有好多女人,比如妻子,母親,女兒,情人,知己,女同學,女同事等,但危難之間見真情,如果一個男人最慘的時候,誰一定不離不棄呢?是母親,我常問這個問題,女人愿意說是妻子,但男人都相信是母親。為什么是母親呢?因為人在驚訝的時候,常脫口而出:“我的媽呀?!彼哉f,媽媽是我們心靈的靠山。沒有了媽媽,也就沒有了家。當然大部分妻子也是可靠的。我們常常嫌棄母親和妻子的嘮叨,但最后發現他們才是親人。母親就是保險,妻子就是儲蓄。其余的好像股票,有錢時跟你玩,最后玩到你沒錢。
5、富裕階層需不需要買保險,買什么保險?
常聽有錢人這么說:我有這么多錢,生病也不怕,幾代都花不完,還用買保險嗎?保險的回報率還沒我賺錢快,買保險不是浪費錢嗎?毋庸諱言,中國的富人,因為有時候賺錢太快,所以都不太喜歡慢錢。有人說,放在100 年的周期看,房地產和種地的利潤差不多?,F在太有錢的人,容易過度自信,其實他們忘了財富不是永恒的這一鐵律,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史記里說:“富無經業,貨無常主,能者輻輳,不肖者瓦解?!弊罱鼰o錫尚德破產也告訴我么這一點,施正榮從首富到破產也只用了7年時間。
所以說,沒有人保證有錢人生病的時候一定有錢。而富裕人士習慣了高品質的生活,所以生病時的醫療費用更高,所以不但要買保險,而且應該買高額的保險。
因為企業經營的風險,最近溫州企業已經開始了破產潮,也有新聞說溫州炒房團被深度套牢。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也就是說,人生最大的失敗往往都是在我們最擅長的領域。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利用外包的理論,學會分工,就是賺錢的錢不要跟養老的錢,教育的錢,救命的錢和留給子孫的錢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資產保全和傳承。
對富裕階層來說,保險不是幫助我們賺錢,是保住我們賺到的錢。有兩層含義:第一就是用保險轉移風險,把損失降到最低,不損失我們賺到的財富。第二就是把我們已經賺到的財富轉移到保險公司,用保險產品鎖住財富,避免一些法律糾紛,即債權債務糾紛。因為保險產品如果是指定受益人,將來作為保險賠款給受益人,受益權優先債權,所以可以避免債務糾紛,達到保全財富的目的。
中國的富裕階層,許多都是大量持有房產。但是房產在不成長的時候,就不是資產,而變成一種負債。會有物業費,將來也許得交房產稅,還會損失資金的機會成本,即會有巨大的資金占用成本。比如一棟1000萬的別墅,假如每年物業費10萬,房產稅10萬,還有資金機會成本30萬,一年的成本就是50萬,持有20年就是損失1000萬。最近的雅安地震,就有說一個家庭擁有2600平的房產,都成為了危房,還得還房貸,這也是過度持有房產的風險。
所以對富裕階層來講,保險可以當房子一樣買。雖然沒有快速的高回報,但增值的時間長。比如占據中國保險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平安在2012國慶推出的平安護身福健康保障計劃,如果買幾百萬保額,從長期來看,加上分紅,如果生病了就是一筆救命錢,如果老年身 體依然健康,就是一筆養老儲備,正所謂有病救命,沒病養老。如果家庭一直富裕,就等于給子孫攢了一套專屬的房產,不會有遺產稅和 個人所得稅。
對富裕階層來說,買保險,也可以說是開了個分廠,不用雇用廠長,會計,有保險公司代為 打理,自己企業經營得好,這個保險就是錦上添花,如果企業經營有危機,這個保險就是雪中送炭。其實富人買高額的保險,就是企業資金的一個備用資金池,就是松下幸之助說的水庫原理,在企業經營好的時候,調節一部分資金到水庫里,就是保險,鎖定一部分財富;在急需用錢的時候,可以用一部分應急的備用金。保單貸款就是提供這樣的功能。
6、到底該買多少重大疾病保險?
首先,我們要強調,買保險要買全。我們前面提到一個組合,就是重大疾病保險+壽險+意外 傷害保險+住院醫療保險+意外醫療保險。買三五萬保險,叫買過保險(我們中國的人均保額才有1.1萬,去年721北京大水,有兩個河南籍的客戶去世,兩個人共賠付4.7萬元);買三五十萬保險,叫有點保障;買三五百萬保險,才能談上資產保全。 買重大疾病保險,過去有個誤區,只考慮平均的治療費用,但這部分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出院后的康復費用還有兩倍。如果一個人有負債,也要考慮這個額度。所以買多少重疾險呢?重大疾病治療費用(比如30—50萬)+家庭負債(房貸)+康復費用+去世后家人的5—10年的生活費用。一個家庭買重大疾病保險, 是要人人都買,不能主觀選擇風險。
7、我有醫保了,還要自己買商業重疾險么?會不會白出兩份錢?能夠得到兩次賠償嗎?
這個問題要回到“為什么要買保險”這個問題來討論。因為有風險,所以才需要買保險。有了社保(醫保),并不等于沒有風險。一個單位福利好,這是好事情。如果一個人罹患了重大疾病保險,單位全部報銷了醫療費,這和重大疾病的給付沒有任何矛盾,因為重大疾病保險是約定給付,買多少保額,就賠多少,不需要發票,憑診斷書,屬于保險合同約定的大病險種,就可以提前獲得賠付。有社保,沒了醫療費的風險,不等于沒有債務風險,后面還有身故帶來的收入滅失風險。重大疾病保險金可以用來做康復費用,甚至償還債務,讓康復更輕松。如果存活期不長,可以作為家人的生活費用。換個角度來看,就是說,單位福利好,如果生病之后醫療費全部報銷,但如果有債務(比如房貸),保險金可以用來償還,減輕心理壓力,有助于身體的康復。如果沒有債務,可以彌補收入的損失,如果收入沒有損失,可以用來儲備孩子的教育費,家人的生活費。
簡單說,重大疾病保險就是讓一個人在遭遇疾病打擊(傷害身體健康)的同時,讓金錢變多,減少對經濟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傷害。讓錢變多,這沒人拒絕。
強調一下,買重大疾病保險,買多少賠多少,各份合同都得賠,各家公司都得賠。這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身體和生命定價的唯一選擇。
8、買保險到底保不保險?
保險法89條,92條也說明了壽險公司的安全性。第八十九條 保險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
,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這樣的安全退出機制,得益于保險保障基金。
保險還有諸多好處,所以說保險是生活的哲學,生命的美學。 1932年,一位待嫁的女生問馬寅初對她應得到什么嫁妝發表意見。馬寅初說:“在座各位準備出嫁的同學不要向父母索求珠寶、房產和田產,這與現代文明有教養的女性身份不符。你們應當要父母為你購生存儲蓄的保單,這種保單到期時,可以發展事業、維持生活,比起那些珠寶之物實在強的多,可惜一般家長們太不注意?!?/span>
利利君有話說:
記得網絡上有一張照片,是一家6口人在著火的房子前面合影留念。為什么這么淡定呢?因為保險。所以說保險的魅力就是:
買了保險的房,能住時是你的,著火時是保險公司的。買了保險的車,能開時是你的,撞了時是保險公司的。買了保險的人,健康時是咱家的,生病死亡時是保險公司的??傊?,保險讓我們做到,幸福是自己的,痛苦是保險公司的。
Copyright ? 全國教育機構推薦虛擬社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