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穗金融 2021-11-07 16:48:25
點擊上方藍字“津穗金融”一鍵關注我們!
來源:一讀EDU
導讀
北京時間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7小時后,中國宣布反制措施。一場“貿易戰”似乎就在眼前。
在如此“動蕩不安”的世界里,高等教育會受到怎樣的沖擊?面對諸多挑戰,高等教育又該做些什么?
在24日舉行的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上,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瞿振元教授給我們帶來了他的最新思考。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而由中國人民大學倡議并推動的世界大學智庫聯盟也于同日宣布成立。
以下為瞿振元教授的現場講話稿,演講原題為《高等教育要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增添和諧與繁榮》。
3月24日,瞿振元在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上發表演講。
(本文圖片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提供)
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今天我們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意義重大。
智庫研究的議題是廣泛的、多樣的,當然也包括高等教育。因此,我談談高等教育方面的問題。
全球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挑戰
當前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看到:
01
一方面,這個世界是陽光的,國家和國家之間從相互聯系走到了相互依存,和平和發展的大勢浩浩蕩蕩。
02
另一方面,貧困、動蕩、甚至戰爭的陰云沒有離開我們。
這個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問題,有的相當突出,也必然影響全球教育發展。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包括一些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看到全球高等教育面臨了一些共同挑戰,其中特別突出的是:
第一,逆全球化。
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潮流,盡管全球化還需要完善,應當向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全球化的方向發展,不可能走回頭路。
但是,偏偏有人要走回頭路,這不僅影響經濟,而且必然影響教育。
第二,局部戰爭。
近年來局部戰爭幾乎沒有停止,地區熱點此起彼伏,有的地方、有的問題還有升溫的趨勢。
第三,文化沖突。
各種文化、各種信仰之間的沖突沒有減輕,有的地方還在加劇,。
第四,環境惡化。
全球變暖和頻頻發生的自然災害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保持經濟增長的客觀要求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難以很快下降,難以完全阻止環境惡化。
第五,移民。
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明顯影響,人口遷移將持續增加,從欠發達國家遷移到發達國家,從農村遷移到城市。
受戰爭和嚴重自然災害的影響,難民的產生和大量遷移難以避免。
另外,世界范圍內對人才的爭奪也在加劇,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產生各種形式的人才流失。
第六,老齡化。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中國作為人口最多、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預計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55億,占總人口的17.8%。
老齡化對經濟、社會、健康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七,我們注意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到來將可能引發未來社會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當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它具有極大的沖擊力,正在對人類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作用和影響,,可能重塑國家競爭力在全球的位置,顛覆現有很多產業的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實現多領域融通,重構人們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乃至改變人與世界的關系。
這其中既蘊含著重大機遇,但也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未知遠大于已知,會帶來多方面挑戰。
3月24日,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高等教育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
面對這種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相當突出的現實,很多人在問,這個世界究竟怎樣發展?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將怎樣發展?高等教育又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
,明確指出:我們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教育的發展要順應大勢,高等教育應該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增添和諧和繁榮。
為了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回應現實存在的各種矛盾和挑戰,高等教育應當變革,應當強化某些已經存在、又符合未來發展的功能,積極開拓、發展未來需要的新功能。
我以為,以下幾個問題是應該著重強調的:
第一,擴大高等教育規模。
廈門大學別敦榮教授等人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普及化呈現著加快發展的趨勢。
現在全球已經有70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35.64%,預計2030年將達到50%,也就是說,到2030年將全球整體性地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這就要求,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要繼續增加。
第二,進一步消除教育不公平。
高等教育加快發展過程中不公平性問題也十分突出。
這種不公平既表現在國家之間,一些國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80%以上,而另外一些則不足10%;同時也表現在國家和地區之內,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差異在擴大。
同時,民眾要求消除教育不公平的呼聲日益強烈。
要從加大教育投入、調整教育結構、調整社會政策等多方面,保障公民不論性別、年齡、種族、膚色、語言、宗教、社會出身、財產狀況,而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包括適應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教育需求。
第三,加強價值觀教育。
要努力培養和造就有助于公民在多元社會中進行社會互動的價值觀和態度,在人的思想中構建和平,作為價值觀教育的基礎和載體。
要大力加強文化認同,依靠教育使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人群、族群,達到文化理解和民心相通,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第四,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在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里,掌握能力比擁有知識更重要,特別要培養學生能夠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
今天,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這4種能力的培養尤為關鍵。
在全球科技進步加速的時代,要更加注重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人文的教育(STEAM)。這是國際性教育的潮流,這是適應科技進步知識和能力的基礎。
在學校里,要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加快教育教學的革新。
第五,強化綠色意識和技能。
應對全球變化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有責任。
目前全世界還有半數國家的課程內容沒有明確提及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理念還沒有普及。
因此,在教育領域,需要強化每個學生的綠色意識,改革教學內容,培養綠色技能,并且加強綠色校園建設,使校園成為綠色環境建設的示范區。
第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很快,信息革命對教育的影響尤為深刻,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間。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革教、改革學,推動一場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革命。
網絡教育應該得到更大發展,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更多共享,教育公平更有保障。
第七,更多利用腦科學研究成果。
腦科學研究進展緩慢是一個“上帝的難題”,困難在于大腦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但是得益于其他科學不斷的進步,今天的腦科學正在飛速發展,正在進入深化和成果涌現期。
腦科學研究的成果將越來越應用于教學過程,不僅是理論解釋,更是教學實踐。
大學教師尤其要關注這個變化,主動利用腦科學研究的積極成果。
第八,改革學校制度。
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到來和終身學習理念的確立,包括正規和非正規的各種教育和學習形式都應該得到承認。
現在的國家正規學校教育體系將逐漸地轉變為以正規教育為骨架的終身學習體系。
因此,相應的學校管理制度,乃至學校的形態,都將發生變化。為應對這種必然的趨勢,學校要主動進行制度改革。
第九,加強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合作。
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互學互鑒是促進教育發展提高的捷徑。
40年前我們就把派遣留學生作為發展教育科技的一個重大舉措。當時,,我贊成派遣留學生,“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
為什么要這樣派?就是提高我們科學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也是為了建設科技強國。
可以說,我們是教育對外開放的得益者,今天,我們是教育對外開放的維護者和促進者。
3月24日,世界大學智庫聯盟在中國人民大學宣布成立。
小結
當然,全球高等教育為了應對挑戰、為了更多地貢獻和諧和繁榮,需要高校智庫提供更多的智慧和解決方案,需要高校智庫之間更多的合作、交流和共享。
中國人常說一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盡管高等教育面臨嚴峻挑戰,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但方向是清晰的。
只要我們團結互助、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高等教育一定能夠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增添更多的和諧和繁榮,高等教育自身也必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謝謝!
免責聲明
1、本材料中數據、觀點、分析、結論以及投資建議等內容僅供參考,所含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不對上述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及相關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
2、本公司已力求資料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及相關建議僅供參考,不代表津穗金融任何確定性的判斷。
3、本材料不應視為要約或要約邀請,也不構成任何承諾,僅為提供信息而發放,概不構成任何廣告及任何公開宣傳。
4、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材料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在任何情況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Copyright ? 全國教育機構推薦虛擬社區@2017